从7月1日起,“3亿元市值退市”新规将开始实行。根据要求,若上市公司连续20个交易日在交易所的每日股票收盘总市值均低于人民币3亿元,将被终止上市。
截至6月29日收盘,A股市场尚未有总市值低于3亿元的上市公司。但观察总市值排名后10位的公司,无一例外都是“ST”公司。在笔者看来,如果这些公司在后续没有采取实质性的举措改善公司业绩,投资者一定会“用脚投票”。
从“1元面值退市”,到即将实施的“3亿元市值”退市指标,经过一系列的探索和改革,A股市场化的退市机制日益完善,退市标准更加多样化:目前已基本形成了一套涵盖财务指标类、交易指标类、规范运作类、重大违法类的强制退市指标体系和主动退市机制安排,一些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正逐步被清理出市场。
以今年为例,根据证监会上市公司监管部副主任郭瑞明在上周末举行的“2021中国上市公司论坛”上透露的数据,截至2021年5月,已经有14家上市公司因触及面值退市、财务退市指标被强制退市。
可以说,多样化的退市标准和常态化的退市机制,正悄然塑造着市场新生态。这是促进股市新陈代谢和长期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的重要举措,是市场发挥决定性作用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市场定价的有效性,让市场估值体系更为合理,稳定投资预期,增强市场信心。
退市新规的制定和执行,是市场共识不断凝聚和增强的过程。笔者认为,对上市公司而言,一定要扎实做好主业,规范治理,这才是公司在资本市场立足的王道,是公司受投资者尊重的根本;对投资者而言,一定要学会“用脚投票”,做到价值投资、理性投资。
过完2021年上半年的最后一个交易日,“3亿元市值”退市标准就将正式实施。可以预见的是,一旦这一退市标准开始发挥作用,必然会和“面值退市”一样,充分调动市场的力量,将那些不再符合上市要求的公司从市场中“请出去”,以期形成有进有出、优胜劣汰的市场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