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 首页 > 资讯速递 > 投保资讯

中国债市“纳指”有机遇也有挑战 投资者关注流动性和衍生品使用

来源:中证投保基金  发布者:管理员  发布时间:2019-04-14 19:07:34

来源: 21世纪经济报道

 4月1日,规模达12万亿美元的中国债市国际化迎来历史性一刻,中国国债、政策性银行债正式纳入全球三大债券指数之一彭博-巴克莱全球综合债券指数(Global AGG,下称彭博巴克莱指数)。

纳入首日交易数据已出炉,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数据显示,1日银行间现券市场全天成交7599亿,其中境外机构成交185亿,占全市场比重的2.4%

此外,今年一季度境外机构投资者新开户联网数量近300家,较去年一季度翻两番,是2018年全年开户数的70%;一季度境外机构投资者累计成交87919191亿,较去年同比增长31%

同时创建不含中国指数

“我们已建好在岸托管账户,所有账户从上周五(329日)开始交易,41日起指数一调整,我们的被动和主动账户都是满仓的,会跟随指数调整逐步增持。”瑞银资产管理亚太债券主管贝斯高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们预计今年内吸引的资金流入约在1000-1500亿美元。”

另据瑞银资管预计,纳入阶段估计流入资金在2500亿至5000亿美元,这还只是被动资金。若再加上主动型投资者、各国央行及主权财富基金,可能会达到数万亿美元。

彭博今年2月针对中国在岸债市投资的调查问卷显示,超六成受访者表示2019年将购买中国境内债券,首要原因便是中国债券“入指”。

但境外投资者对投资中国债市仍有顾虑。前述调查显示,面对中国债市,离岸投资者仍比较担忧操作性、流动性、对冲工具和境内外信用评级差异、信用风险等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纳入前述指数之外,彭博同时将创建不含中国的全球综合指数、全球国债指数、新兴市场本地货币政府债券指数,方便一些用户使用。“那些还不能投资中国债券市场的投资者,可能是还未取得中国监管部门的批准,另外(这要)取决于国际托管机构是否做好了准备,也有可能是公司内部或与客户之间还在商讨是否要投资中国债市。”就此安排,彭博指数业务全球负责人Steve Berkley21世纪经济报道解释说。

另两大指数今夏开会探讨

相较于抢得先机的彭博巴克莱指数,其他意欲纳入中国债市的全球指数仍在商讨中。

“要是其他主要国际指数年内也决定纳入中国债市,比如全球广泛跟踪的富时罗素WGBI指数,那么会有更多资金流入。该指数将在711日召开相关会议,如果届时作出决定,那么9月起将正式纳入。”贝斯高说。

此外,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近日从摩根大通方面获悉,摩根大通新兴市场政府债券指数-全球多元化指数(GBI-EM GD2016年将中国列入了指数观察名单,今年的年度指数管理会议将于夏季召开,对投资者情绪进行调研。摩根大通全球指数团队预计,中国债券被纳入全球三大主要固定收益基准指数(GBI-EM GDGlobal AGGWGBI)将带来高达2500亿到3000亿美元的资金流入。

“另外还有摩根大通和美国银行债券指数,我们还在等他们的纳入决定。指数供应商不再和银行同步行动了,他们在纳入中国在岸债市方面先行了一步。银行方面受到了资管公司方面的压力,尤其是美国资管业,他们称对于指数纳入中国债市还未做好准备。”贝斯高说,“一方面他们还未配备相关的投研和交易人员等;另一方面,目前很多西方机构的基金是开放式公募基金,需要较高的日内流动性,但不少中国债券在二级市场流动性比较欠缺,不过我认为流动性问题在未来会逐渐改善。”

境外投资集中在利率债

部分国际投资者在流动性问题上似乎也存在一定误解。

“据我们观察,尤其是那些还未参与过中国在岸债市的境外投资者,在这方面存在一定的误解。”富达国际固定收益基金经理刘鸿基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

他解释说,一个误解是认为市场缺乏深度和广度。事实上,就新发行国债和政策银行债券来说,大单并不罕见,买卖价差往往很窄(1-2个基点)。但对一些初始基金规模较小的国际投资者来说,麻烦的是国债和政策银行债一单一般要求最少为1000万人民币起。已发行债券市场则更受流动性问题困扰,因为往往买入持有后呈锁定状态,买卖价差往往会较大,交投也较清淡。第二个误解是海外投资者更易受流动性困扰,刘鸿基指出,本币债券市场流动性是一个常见问题,和其他市场相比,中国在岸市场并不存在特异性。

“不过,随着更多不同类型投资者的加入,这些问题会得到改善。中国央行也认识到了这个问题,预计会做进一步改进。”刘鸿基说。

除了流动性问题,衍生品的使用也是境外投资者的一大顾虑。

“目前我们无法使用对冲工具,希望未来期货合约可以向有银行间债市资格或债券通资格的机构开放,目前监管方面仅透露了向拥有RQFII资格的投资者开放使用期货合约的想法。”贝斯高说。

债券通有限公司数据显示,和2018年相比,近期境外机构在中国债市的活跃度显著提高,20181-12月的日均交易量为35.8亿人民币,而今年2月的日均交易量增长至64.8亿人民币。

尽管增势显著,但境外机构在在岸债市的参与比较单一。长城证券此前发布的研报援引中债登数据称,截至201812月,中国托管境外机构持有的人民币债券规模为1.51万亿元,仅占托管总额的1.75%。持有中国债券的境外主体包括境外央行、QFIIRQFII及其他合格境外金融机构,持有的品种以国债、政策性银行债及同业存单为主。2018年这三类债券在境外机构总持有量中的占比分别为64.2%21.2%10.65%,而包括企业债、公司债、短融在内的信用债的占比不到4%

“通过和外资客户的交流,我发现他们的投资意愿还是主要集中在利率债,信用债还需要很长时间建立一个比较成熟的市场,第一点就是评级标准要和国际统一。”澳新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杨宇霆对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估计今后两至三年,外资还是集中在中国利率债市场。”

信用债国际化会加快

就未来进一步的纳入计划,彭博方面表示,随着未来流动性问题、国际评级机构在境内布局进展以及衍生产品放开,中国信用债市场国际化步伐会加快。

今年一月末,标普全球评级成为首家获准在国内开展评级业务的外资独资评级机构。

“中国信用债市场纳入是迟早的事,但一个很重要的前提是国际评级机构得到允许,可以在中国市场发布评级报告。标普之前拿到了许可,我们还在等待其他两家国际评级机构。一旦这方面放开,流动性方面又符合要求,那国际指数就可以接纳中国信用债市场了。”贝斯高说。

而境外投资者对中国在岸债市的兴趣显而易见。

“我们不久前公布了2025战略,一大主题就是最多将投资组合规模的三分之一配置到新兴市场,中国将在其中占显著的地位。我们在香港有一个债权投资团队,我会在香港待三个月时间,来学习、研究这个市场。”加拿大养老基金投资公司高级董事总经理兼信贷投资部门全球主管John Graham21世纪经济报道表示,“我们在中国离岸信贷市场活跃几年了,但仍在构想如何投资在岸市场,不久将涉足在岸的企业债券市场。目前我们正致力于构建专业团队,希望未来几年就能构建一个投资组合,并在未来几十年中在这个市场中保持活跃。”

Graham表示,在岸债市纳入国际指数会带来积极影响,未来如果在岸企业债纳入国际指数,会吸引更多国际投资者,还会改善市场的流动性,令市场趋向良性运作,透明度的提高亦有助于评级制度的完善。

版权:广西证券期货基金业协会(桂ICP备11001293号) 地址:广西南宁市金湖北路52-1号东方曼哈顿大厦20层2011室